打造5G+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
工业与信息化部日前宣布启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将打造“5G+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推动“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目前,我国已建设超4000家5G工厂,“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超1.5万个,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带动了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工业互联网已成为5G应用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卿介绍,“5G+工业互联网”为5G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关键使能技术。自2019年5G进入商用发展阶段后,工信部适时实施了“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深入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
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介绍,5年来,“5G+工业互联网”在新型工业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持续强化。一方面,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408.9万个,建设5G行业虚拟专网超过4万个,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工业级5G产品研制推广,为工业互联网落地提供了关键使能技术。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功能体系一体推进,发布3项国际标准、70多项国家标准,培育340余家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标识注册量突破6000亿个,服务超45万家企业。
“低延迟、高可靠的5G网络在安全生产、远程运维、仓储物流等场景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标识注册量大幅度的增加,为工业互联网加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商广勇说。
“5G+工业互联网”在各行业领域规模应用持续加快。工信部实施5G工厂“百千万”行动,已建设超4000家5G工厂,今年还将发布400家高水平5G工厂。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在钢铁、装备、电子、采矿、港口等重点行业率先发展,培育了厂区智能物流、机器视觉质检、远程设备操控、无人智能巡检等一大批典型应用场景。启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设,打造“5G+工业互联网”中国品牌。
刘文卿介绍,5G工厂名录遴选出700个高水平5G工厂,已覆盖39个行业领域,呈现出多元主体积极建设、大中小企业同步推进的繁荣景象。
记者在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看到,集装箱被自动化岸桥的吊具从江侧的船舱里稳稳抓取,而后被精准传送到岸侧车道的无人集卡上。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有限公司生产操作部经理陈晓勉介绍,码头利用5G+千兆光网、视觉识别+激光雷达等技术,有效提升货物转运速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认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核心要义是“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是新基建的重中之重。
商广勇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本质是算力、数据、算法的应用。未来,随着柔性制造、熄灯工厂等更多智慧工厂建设,“5G+工业互联网”与AI会进一步提供各类智能感知、泛在连接、实时分析、精准控制应用,提升公司制作效率。
“人工智能是一次新的工业革命,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制造、能源、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应用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要用好AI大模型,为各行各业赋能,提升社会生产效率。”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说。
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由起步探索进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新阶段。刘文卿表示,“5G+工业互联网”发展呈现六大趋势,分别是组网模式从公网适配向专网定制叠加;产品供给从量少价高向量多价低转变;融合创新从外围辅助向核心控制深化;企业实践从单点应用向工厂集成拓展;合作模式从强强联合向多方协同延伸;地方发展从局部探索向梯次推进渐进。
商广勇认为,未来,“5G+工业互联网”会实现产业全面应用,要面向企业应用提供更多企业专网产品,基于5G技术的各类硬件设备价格还需逐步降低。结合5G设备产品,会衍生出更多的集成应用服务。
武汉市是首批入选“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的城市之一。据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介绍,武汉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由2亿个增长到238亿个;建成全国顶级规模、场景最多、首个全5G接入的开放道路无人驾驶示范区,“5G+工业互联网”二十大典型场景实现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工信部将制定出台工业互联网高水平发展指导意见和“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推动网络设施、技术产品、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和公共服务升级。
张云明介绍,工信部将分行业分领域推进5G工厂建设,推广个性化定制、精细化投融、可视化治理、“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等新模式新业态。同时,依托“一带一路”“金砖+”等机制,加强多层次、多元化合作,推广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中国方案。(黄 鑫 董庆森)
日前,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制应用”。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别的地方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能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备优秀能力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所有的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以此来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全国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