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公顷创新试验田中关村综保区全链条怎么建
北邻北清路,东倚环保科技园,规划面积约40.12公顷,总建筑规模约94.35万平方米的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综保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
这一特色体现在用电子围栏代替物理围网、体现在数字关务尝试,也体现在专为试验研发设计的空间等。目前中关村综保区已通过国家七部委联合验收,正式开关运作。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探访中关村综保区发现,一期产业空间创新研发主楼已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包括索英电气在内的首批企业签约入驻。作为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重要成果之一,中关村综保区的政策优势、创新优势为企业的研发创新和国际合作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支持和保障。
不论是创新研发主楼,还是查验中心,很容易发现中关村综合保税区的研发创新特色。
创新研发主楼一共7层,一楼层高6米,可承重1000kg/平方米,2楼以上层高4.8米,其中2、3楼承重800kg/平方米,以上楼层承重500kg/平方米,完全以满足实验研发工艺为目标设计,指着沙盘模型,中关村综保区工作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创新研发主楼的整体空间可分隔可定制,能提供100—40000平方米的空间。
查验中心的内部也更像是研发机构,这里包括-80℃超低温室、千级洁净查验区等,具备超低温储存、区域间智能隔离、全流程防护功能。
以超洁净查验平台为例,这一平台是为集成电路类、检测类企业采购的芯片、晶圆等对储存环境有较高洁净度要求的货物入区,提供查验、暂存场地。为了达到净化要求,室外空气需经过两轮过滤后输送到室内。人员及货物进入超洁净查验平台前,需先经过风淋室,进行吹扫处理。查验人员也要身穿洁净服开展各项工作。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综保区管理处副处长吴杏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中关村综保区于2023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已通过国家七部委联合验收,正式开关运作。约94.35万平方米的总建筑规模中,地上建筑面积66.35万平方米,90%的空间用于实验研发。
我们在全国首创并应用了‘电子围网+智能通道+电子围栏’和‘综保区数智监管辅助平台’的‘3+1’监督管理体系,吴杏红表示。简单来说就是,中关村综保区用半人高的绿篱代替了2.5米的围网,用AI智能高清相机监管保税区货物,长2840米的分界线台毫米波雷达,以辅助监控。
以信用为基础的互联互通信息基座,能提高企业通关的便利性。作为海关特色监管区域,中关村综保区入区公司能够充分享受区内保税研发及贸易便利化政策,做到‘省钱、省事、省时’,吴杏红说。
在省钱方面,入区企业享受研发设备免税、研发料件保税、入区货物视同出口进行退税等税收政策,平均可减免7%的关税和13%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省事方面,中关村综保区的驻区企业进口且在区内用于研发、展示的货物,免于提交许可证件,在区内可用外币或人民币灵活结算。具体到省时,区内企业货物入区集中申报,相比区外1—2月的免税申报流程,仅需2—3天时间即可完成。
综保区的保税政策涵盖了研发设备、海外样品、研发原材料等多个角度,出关免税、免证,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经营成本。同时,综保区实行的‘先入区、后检测’政策也大幅度的提升了我们的通关效率,索英电气董事长、总经理王仕城表示。
他向北京商报记者举例,过去当国外订单设备、样机、展品需要返回时,设备到港后进行海关申报、审批、缴纳保证金、查验出关放行,运输至公司、维修完成后运输至海关、复出口、退保证金,一系列流程要消耗5到7天。如今,由于全流程属于保税状态,维修之外的时间仅需要1到2天,并且无需再缴纳保证金。
针对企业的服务还将上新。据悉,中关村综保区2025年下半年还将上线智能关务系统,基于政策大模型为有进出口需求的公司可以提供服务,用科技助力企业研发、产品出海等。
这一揽子支持给公司能够带来的是检修效率和服务的品质的提升,用王仕城的话说,客户的感受更好,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索英电气是一家土生土长的中关村企业,核心产品电池测试设备近年来已远销海外,服务世界500强电池企业。
从1989年起,王仕城在海淀上学、工作、创业,早已成为海淀人。谈到选择中关村综保区的原因,他说除情感因素,还看中了海淀具备的人才聚集、政府支持、服务便利等其他硬性优势。
事实上,中关村综保区的建设,是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的众多举措之一。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介绍,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以来,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24项改革措施已全部落地,累计出台50余项配套政策,有效发挥了试点突破和压力测试作用。其中,财税、人才等改革措施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回到中关村综保区,二期工程已于2024年9月底开工建设,建筑规模约28万平方米,支持企业组织研发到中试业务。三期工程规划了大型会议中心、保税展示空间等,预计2027年全部竣工。